要問當下的汽車市場什么車更火爆?相信多數人都會想到越野車。的確,自3年前,長城汽車推出坦克品牌和坦克300車型,形成一車難求的火爆局面后,汽車市場上的“越野車玩家”爭先恐后,越野車產品層出不窮,大有“千軍萬馬做越野”的感覺。那么,這究竟是一個什么現象?乘用車企業上馬越野車,與之前的轎車企業做SUV是否具有類比性?為什么?真的上馬越野車到底有沒有門檻兒,又有怎樣的門檻,需要注意什么?
近期,車訊網與坦克品牌CEO劉艷釗做了獨家對話。
車訊網:對于“千軍萬馬做越野”,您怎么看?大家紛紛上“越野”,與之前的轎車企業做SUV有什么相同或不同?
劉艷釗:首先,對于越野品類,或者是在越野車行業里,涌現出這么多一起玩兒的伙伴,我覺得是個好事,是舉雙手歡迎的。因為參與方越多,對于整個品牌品類的進步和創新向上的發展來說,才是好事兒,有內卷才能有創新,這是個好苗頭。
但是,我仍然堅持要敬畏越野,因為越野有一定風險。這不是從轎車到SUV,大家都是在公路上跑一跑,上下班通勤用一用,可能就是風格上的不同而已。但是,越野車并不是風格上的不同,如果做“越野”,就一定要對“越野”這兩個字負責,要“出得去,回得來”,這是最起碼的保障。在越野過程中,一輛車基本的功能、性能和面對脫困時的表現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們時??吹竭@樣的新聞:坦克300單人單車挑戰“大海道”、挑戰無人區。試想一下,單人單車進入到無人區,在沒有通信信號的情況下,它的可靠性、機械素質都會受到挑戰。如果不過關,可能就會引發悲劇的發生。從這個維度上,我是覺得這個行業,還是需要大家來正視,面對越野的各種場景,心存敬畏。
車訊網:作為專業的越野車品牌方,以您以往的見解看,越野車是有門檻兒的。那么,您覺得這個門檻都在哪兒呢?
劉艷釗:我覺得這里有幾個維度,一個就是越野車的可靠性。對于可靠性,我把它總結成設計可靠性和制造可靠性,除此之外,還有服務的可靠性,或者叫一種服務帶來的踏實感。
一輛車從設計階段就決定了它能承擔多大的負荷,比方說大家都在強調剛性、強度。在越野的過程中,無論是戈壁,還是無人區,表面看上去地面很平,但實際上有些看不見的坑,需要把車開到跟前才能看到。往往在這種狀況下,你的車速如果把控不好,會比較快。且一旦達到一定程度,或者說稍微有一個跳躍,也就是蹦起來以后再落下,就會面對很大沖擊。
所以說,為什么一輛越野車的重量很大?正是因為考慮到對傳動系統的沖擊,所有零部件都是需要“加碼”的。坦克所有的設計都是根據越野的過程而評估的,每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設計規范,這些沖擊在越野過程中往往都是指數級?,F在城市的SUV,避震基本上都是液壓、半主動或者主動避震。但越野車是不可以的,如果也是采用主動避震,就單憑沖擊,就很容易把液壓的板塊沖壞。所以,只能靠橡膠墊去防沖擊,而為了保證橡膠件的可持久性以及可靠性,還要具備一定的柔韌度,除了材料性能的提升和改進外,就只能增大體積。所以,越野車使用重量這么大、這么多的懸架和懸架襯套,就是用來容納所有的大體積結構。
然后再說制造可靠性。在越野車的制造過程中,無論多少個焊點,還是整個產業鏈的精度管理都要更加可靠。另外,用戶體驗到的是靠譜的救援服務,如服務網點要夠多樣化、夠靠譜、夠便捷。比如,在西藏、新疆、青海等地,坦克300和坦克500之所以特別多,是因為我們把坦克的網點和第三方救援都鋪到那邊了。用戶在任何地方,只要你的救援電話能呼得出去,我的救援隊就能過來,第一時間為用戶響應服務,為用戶帶來一種安心、踏實的感覺。
車訊網:講完了設計可靠性和制造可靠性,請您繼續談一談其他做越野車的“門檻”。
劉艷釗:第二個門檻就是越野性能的設計。比如,“脫困”是越野車的基本功能,或者說雪地、沖坡、泥濘、攀爬等,這一系列工況的越野需要探討和考慮。坦克的機械四驅,中間是非解耦的強物理的連接,在真正戶外復雜情況下,具備天然的優勢。而前后解耦的這種結構,前邊是一個負荷系數,后邊是一個負荷系數,再加上不同的路況,尤其是像戈壁,像“大海道”這樣很復雜的路況,一會兒有水坑,一會兒坑里面有碎石、有沙子……每一個輪子的負荷系數都不一樣。此時,非解耦的連接優勢就顯現出來了。否則,當一部車所遇到的工況足夠復雜時,它的響應速度是跟不上的。一旦響應速度跟不上,就會出現陷車,或者一些非主觀意識上的動作。
全球的傳統越野車企業始終堅持前后軸連接,且中間要有鎖,目前來看,這還是需要堅持的一個點。至少從可靠性和地形的涵蓋上來說,應該說絕對不能突破。從涵蓋地形的復雜程度來說,是經過歷史驗證的。而且在這個工況下,大家是有共識的。
另外,要有持續且可靠的動力輸出。因為在“穿越”路況下,不能出現任何動力衰減。因為電機在加速的過程中,能持續的時間在三、四秒左右。此后,剩余功率會“打半”,可能會出現動力衰減問題。再有就是不能“動力倒掛”,這也非常危險。凡是“越野”途中,從山坡上滾下來的車,大部分都是當爬不上去的時候,不會操作,且車輛動力不足。而且,從整個越野車的狀況來看,大家都崇尚大排量越野,主要目的就是動力儲備,在真正需要用的時候,保障車輛能有足夠的動力輸出,并且還得保證動力。
需要強調的,越野車最重要的還是要穩。比如有的大排量越野車的低速蠕行模式確實非常穩,就像老牛一樣。我們也從很多方面對標學習、研究為什么要低速蠕行去解決脫困的場景,畢竟業界的前輩在全球積累很多年了,我們可以有一些民族情緒,但是得尊重科學。
再有就是“補能”的問題。補能,或者說短時間之內的“快充”,在一二線城市是可以解決城市內路況需求的?;ㄊ畮追昼?,一杯咖啡的時間,充到百分之八九十。但是,真正到了草原或荒漠上,哪兒來的快充?所以,還是得從燃油的方向上考慮。如果是增程或者其他形式的話,油發完電再充給電池,再從電池里面給電機——多次能源轉化,能量損失還是比較大的。再有,只要是用小排量發動機去做串聯,或者串并聯設計的話,一定沒有考慮到發動機直驅……我們也會用3.0發動機系統,下個平臺就是3.0平臺。在這里,電是給發動機做補充的,我們把新能源越野場景中落實,用這種縱置并聯的架構把它做成一個優勢,或者轉化成一個優勢,削峰填谷。
最后,劉艷釗對車訊網表示,長城汽車是一個有內涵、負責任的企業,在越野車方面,我們一直都在真正地解決問題,在大規模投入……(車訊網 張宇星 發自成都)